說到吸盤大家都特別熟悉,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使用到吸盤,比如吸在牆上的衣挂、肥皂盒及裝飾品等。可以說吸盤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常見的吸盤(圖片來源于網絡)
除了在人们的生活中,自然界也有很多吸盘,某些植物和动物也在使用着吸盘,这些是天然吸盤。
植物中使用吸盤的例子較少,不過有一種使用吸盤的植物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那就是爬山虎。爬山虎是常見的園林和城市綠化植物及觀賞植物,廣泛分布于我國各地。爬山虎的枝上有卷須,卷須多分枝,卷須頂端及尖端有吸盤,遇到物體便吸附在上面,無論是岩石、牆壁或是樹木,均能吸附。爬山虎就靠它的吸盤成功爬到高處。

爬山虎(圖片來源于網絡)
動物中使用吸盤的例子就多了,軟體動物可以算是動物中最擅長使用吸盤的了。比如我們常見的蝸牛和鮑魚,它們可以靠腹足形成的吸盤牢牢吸附在光滑的物體上並在其上爬行。

在玻璃上爬行的蝸牛(圖片來源于網絡)

吸附在岩石上的鮑魚(圖片來源于網絡)
章魚和烏賊等的腕足上長有很多吸盤,它們就是靠這些吸盤來運動和捕食。

章魚(圖片來源于網絡)

烏賊(圖片來源于網絡)
哺乳動物中使用吸盤的種類很少,目前作者唯一知道的獸類中使用吸盤的就是一種居住在竹筒內的蝙蝠了,它們後足上的吸盤可以吸附在竹筒的光滑內壁上,以便它們在竹筒內爬行與休息。

一種蝙蝠後足上的吸盤
多數昆蟲的足上也都有吸盤,它們也可以靠吸盤來攀爬光滑的物體。

在玻璃上爬行的瓢蟲(圖片來源于網絡)
魚類中使用吸盤的種類就更多了,海洋中有一種魚叫做鮣魚,它們的頭頂上長著一個大大的吸盤,可以用來吸附在大魚及海龜等的身體上和船只上面,以搭順風車被帶到其他地方。

吸附在鲨魚身上的鮣魚(圖片來源于網絡)
還有爬岩鳅及花鳥市場非常常見的清道夫魚等,它們通過口及胸腹部可以吸附在光滑的岩石上,急流的水也很難將它們沖走。
吸附在岩石上的爬岩鳅(圖片來源于網絡)

吸附在玻璃上的清道夫魚(圖片來源于網絡)
兩棲動物中使用吸盤的種類也不少,樹蛙和雨蛙的指和趾端長著肉質吸盤,可以爬到高高的樹上;湍蛙的指和趾端也長著大大的吸盤,可以攀爬光滑的岩石,湍蛙的蝌蚪身體下面也長著吸盤,在湍急的水流中可以牢牢吸附在水中的岩石上。

樹蛙(圖片來源于網絡)

雨蛙(圖片來源于網絡)

樹蛙的吸盤(圖片來源于網絡)

湍蛙(圖片來源于網絡)

湍蛙蝌蚪的吸盤(圖片來源于網絡)
爬行動物中也有些使用吸盤的種類,安樂蜥是花鳥市場較常見的蜥蜴,它們原産自美洲,安樂蜥的指和趾上不僅有爪而且還有吸盤,使得它們幾乎可以在任何類型的物體表面爬行。

安樂蜥(圖片來源于網絡)
好戲壓軸,大腕都在最後出場,動物中使用吸盤最出色也是最被人熟知的壁虎該出場了。壁虎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是非常常見的小動物,它們有兩個特點廣爲人知:可以飛檐走壁和可以斷尾再生。壁虎可以說是把吸盤發揮到了極致,它們不但可以在垂直的牆壁上快速爬行,還能在天花板上隨意行走,堪稱一絕。

壁虎(圖片來源于網絡)
壁虎之所以能把吸盤發揮到極致,源于壁虎吸盤的結構。其實壁虎的吸盤和多數常見的吸盤的結構和原理是不一樣的,多數常見的吸盤是靠氣壓和水壓等吸附的;壁虎的吸盤是靠分子引力吸附的,壁虎的吸盤是由數百萬根極細的剛毛組成的,而每根剛毛末端又有成百上千根更細的分支,這種精細結構使得剛毛與物體表面分子間的距離非常近,從而産生分子引力,雖然每根剛毛産生的力量微不足道,但累積起來就很可觀,所以壁虎幾乎可以在任何物體表面行走。

壁虎的吸盤(圖片來源于網絡)
雖然壁虎的吸盤如此厲害,但也並不是所有的壁虎都有吸盤。大多數壁虎都長有吸盤,但也有幾個類群的壁虎是沒有吸盤的。壁虎中有些較原始的種類,以及一些生活在特殊環境中的種類,它們的吸盤或沒有進化成熟或已經退化,它們的指和趾只有爪而沒有吸盤,如睑虎類、彎腳虎類和沙虎等。

睑虎(圖片來源于網絡)

彎腳虎(圖片來源于網絡)

沙虎(圖片來源于網絡)
不知道最初发明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吸盘的人是否借鉴了自然界中的天然吸盤,不过自然界中很多事物可以给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带来灵感,神奇的大自然,还有待我们去探索。